完成Β區下土壤肥的工作

完成Β區施〝壯果肥〞的工作。欣儀則直問此次的施肥方式為何不以掩埋的方式來進行!其原因如下:

果樹的施肥方式,無庸置疑當然以掩埋的方式,效果最佳。但因柳丁果樹於第一次生理落果後期,正值地溫迅速上漲,也是全年第一個發根高峰期的開始,若只是小面積的傷及根系以掩埋的方式進行則無礙;誠如去年因每一棵樹的需求僅1.2公斤的份量,所以採取掩埋式進行。而今年每一棵樹的使用量提高至4-5公斤,此時採取大面積傷根的掩埋方式則並不適宜,故採用施灑的方式進行。然、肥料不怕大雨的沖刷而流失嗎!

我們都知道施肥時不在雨後施肥,天冷提早施、天熱要及時施,況且我們的地下水位高、土質鬆軟,又採薄施非重施,若有雨水的的滲透更能加速它的溶解與吸收,若地下水位低(平地、沒有畦溝)的果園,為避免積水快速沖刷而流失,則一定要採取掩埋方式施肥。

欣儀-請不用煩憂其效果,非泰龍偷懶也!

在〈完成Β區下土壤肥的工作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冠傑:

    不好意思,我們這裡沒有老師,只有一些正在學習的同學們,只能將局部的經驗與您分享囉。

    協助我們栽培的碧霞老師曾經這樣分析,他說以肥份的吸收形式來說,從土壤吸收的能力是30%,葉面吸收的能力是60%,而如果打針的話,可以百分百的吸收。

    但是這三種地方所能吸收的養分形式也不相同,例如土壤可以吸收的養分,可以是分子比較大的型態,但是如果要給葉面吸收,可能就必須要分子細小化,例如以菌種分解過,讓細胞可以吸收。而打針要使用的營養液形式,還有針頭等等,也又要有另外的設計。

    而這也又牽涉到人工的問題,土壤肥雖然無法完全被樹體吸收,也比較緩效,但是放一次可以撐很久,如果完全施用葉面液肥的話,可能每週都要施用,尤其以果樹來說,工作量會太大。

    我們的作法是基肥下在土壤,追肥使用葉面液肥,反正基肥都是有機肥的形式,雖然樹體不會一下吸收,但是留在土裡面也是打基礎的一種方式,當然難免有很多會流失,所以土壤肥要盡可能的埋入土內,才不會因雨水沖刷或熱氣蒸散而浪費。

    這是我從碧霞老師那邊聽到的一些知識,也分享給您囉。

    回覆
  2. 請問葉面施肥可以完全取代一般的施肥方法嗎?

    有人說葉面施肥吸收力是一般土壤施肥的20倍

    這樣的說法正確嗎.

    可否請老師幫我解答

    感謝

    回覆
  3. 看到泰龍寫下對施肥的看法,能這樣寫下對果樹與施肥的理解,真是十分寶貴,果樹生長,與季節、樹況、肥份管理實在有很深的關連,也想藉這機會,提出一些看法,提供泰龍參考。

    泰龍提到:「果樹的施肥方式,無庸置疑當然以掩埋的方式,效果最佳。」但其實不全然如此。過去鄭老師曾提及,使用地面施肥的方式時,果樹能夠吸收的肥份大約30─40%,其餘則容易隨雨水流失或被高溫蒸發。

    而如果採用葉面施肥,果樹約可吸收70%的養分,但是肥料的形式,必須是被處理過後,分子比較小的營養元素,否則是不會被吸收的。

    最好的吸收方式,則是以「打針注射」的方式,直接進入果樹體內的運輸系統,這樣約可達到將近百分之百的吸收。

    這是從「肥份吸收率」的角度來探討肥料的使用,但是「人工」則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議題。使用「打針注射」的方式,雖然吸收率很高,但是要使用非常多的人工每棵樹去處理,要逐顆處理,十分耗時。

    而噴灑葉面營養液的作法,算是比較居中,以液體噴施的方式來處理,如果以一甲地來看的話,約兩天即可完成。但是這樣的營養液,雖易於吸收,但因為一次吸收的量有限,因此必須常常噴施,平均每個月1-2次,如果果樹生長緩慢者,還要多施,因此也算是比較耗費人工。

    而以土壤施肥的方式,長期來看,算是最省人工的,因為農人把肥料埋在土裡,一次埋很多,就讓果樹慢慢的吃,慢慢的吸收,碧霞老師的形容非常好,他說再土裡施肥,就像你幫果樹擺了一個冰箱,裡面放滿食物,讓他肚子餓的時候慢慢吃。

    這也說明了,土壤肥(有機肥,而非化學肥)其實是比較緩效的,這也就是他最好是埋入土壤裡面的原因,因為埋起來比較不會被蒸發、流失,而果樹就慢慢的吃,而尤以我們施的是有機肥的形式,更不擔心有傷到根系的問題。

    那麼,我們到底該選擇使用何種肥料的形式呢?

    還是回到果樹的成長週期來看。

    傳統慣行農人的下肥方式,是在冬季採果之後,埋入很重的有機肥,讓果樹慢慢吸收,之後從春季開始,則再使用2-3次追肥(通常是顆粒形式的化肥),例如春季(高氮或磷成分,催花催葉)、夏季(高磷鉀,幫助果實長大)、秋季(如果有使用的話,是高鉀及其他成分形式,幫助果實轉色、甜度增加),這些肥料的形式是好施用,速度快,壞處則是,化肥中的「酸根」不會被果樹吸收,將會傷害,而未被完整吸收的肥份,流入地下水,造成肥料污染。

    那麼溪底遙的肥份管理模式是什麼呢?我們在果樹做月子的時候,會埋入有機肥,提供果樹基底養分,也補充了土壤流失的有機質形式。

    但「有機質」與「肥份」並不完全等同,富含「有機質」的土壤,是讓土壤「有能力」製造出養分,但這不表示,施入「有機質」之後,就可以讓土壤「忽然有了很多讓果樹生長的肥份」,因為我們的土壤貧瘠已久,現在是在緩慢「恢復地力」的階段,也就是說,我們的土壤即使現在埋入很多有機質,也無法讓他一下就變得很肥,對果樹來說,我們的土壤太瘦,果樹吃不到很多必要的養分,會很餓。

    因此,我們從春天開始,會陸續施用不同成分的「葉面營養液」,透過葉面給果樹補充營養,而這些營養液中,也飽含了「氨基酸」等其他營養,幫助果樹整體發育比較好。

    而到了7月份左右,我們通常會在使用一次土壤肥,這時是果樹的快速肥大期,我們會補充高鉀的土壤肥,也希望這一系列的養分,能讓果樹一路吃到10月,預備著收成。

    那麼我們現在回到泰龍的問題,以及今年果樹的情況來討論。

    今年我們的果實,成長的進度不如往年,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之下,果粒大小落後很多,不少果樹

    也明顯看起來比較虛弱,加上原本該在7月份使用的幫助果實長大的土壤肥延後了使用,這時候,我們面臨的難題是:果粒成長落後、樹勢衰弱、土壤肥使用時機落後。而氣候進入到八月的難題是:大雨容易使土壤肥流失、高溫則易使蒸發。

    這時候的下肥策略,似乎應該事先在施以高單位的葉面營養液,除了讓果樹快點把養分補上之外,也因為施完營養液之後,只要兩三個小時不下雨,果樹就已經能充分吸收,較不擔心天候的變化。

    在趕緊補上葉面營養液之後,再來花時間施用土壤有機肥,因為這比較花時間,又比較緩效,可是比較有「擋頭」,埋下去可以讓果樹一路吃到10月,當然中間還要再施用葉面營養液,但是已經提供了果實基本的養分了。

    因此,泰龍選擇在此時先花時間使用土壤肥,我個人認為是有些順序上的顛倒,至於掩埋,我們的肥料根本不怕「傷根」的問題,泰龍看到的資料是針對「化學肥」,我們的肥料直接碰到根系都沒關係,因為都是發酵完成的有機肥,所以不需要擔心。

    很抱歉,佔用這麼多版面在此討論肥份管理,但是下肥與季節、果樹情況都密切相關,必須像醫生一樣個案處理,專家彙整,才能夠讓果樹得到最佳的照顧,尤以「農時」的掌握是很大的關鍵,六月下肥與八月下肥,使用的形式與成分,就會有很大的不同。

    感謝碧霞老師總不厭其煩的解釋「果樹生理」,才能讓我們瞭解果樹究竟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,以上僅提出個人意見,歡迎再繼續的討論。

    回覆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