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分地與一台貨車

那天去代書那邊和房東簽約時,剛好一個阿伯帶著孫女來找麻仔叔,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。

阿伯打算買一塊地,總面積八分(2400坪),正在和原來的地主喬最後的價錢,地主最低只肯賣100萬,阿伯希望買90萬。買了地之後,他想要買一台中古的貨車,將倉庫的柳丁直接車出去中興市場小賣,因為倉庫堆滿了柳丁,從去年到現在都還沒賣出去,囤在那裡也不是辦法,如果自己載出去,只要嘴巴勤一點,人家看順眼,多少會有點收入。

就算是100萬,坦白說,以8分地的面積來看,也實在是匪夷所思的便宜。麻仔叔說那比較陡,所以比較便宜,如果是平地,以我住的這個村莊來講,一分平地(300坪)也差不多30-40萬,以台灣的土地行情來看,這實在算是「無價」,也就是「失去了價格」了。

聽到那60多歲又重聽的阿伯,打算買台貨車自己去賣柳丁,我很想勸他放棄這個念頭,就像好多鄉民總在經濟困窘的時候,又買了小貨車出去賣小吃,結果越欠越多。我猜阿伯一定會想說,總是有人要吃柳丁吧,既然販仔不來收,那就自己推出去賣,但市場上已經有太多的柳丁了,還不包含在整個中寮鄉的各家倉庫裡,等著出清的果實,收成實是一種負擔啊。

很好奇,在滿倉庫的柳丁之餘,他還打算再買八分地,阿伯的打算是什麼呢?也許想種些短期作物,如香蕉一年可以收點零錢,兼著插些檳榔,過幾年可以讓人整山包去,或者…..,但無論是什麼,大概都得投入勞力,在陡峭的山坡上繼續和生活搏鬥。

麻仔叔說,他現在就是跟地主再喬最後那10萬,然後,那塊地本來是要賣150萬的,但是地主缺錢,所以就一直落,落到130,到120,現在到100,落得地主很不甘願,說他要不是很欠錢,哪裡願意賣。

在〈八分地與一台貨車〉中有 21 則留言

  1. 原來是如此,難怪以前喝到的袋茶總是感覺很澀卻少了茶香,也許如此,長大後主要都是喝咖啡,現煮的香氣濃,到最近兩年,接觸了一些有機茶,例如日月的紅茶還有日本MOA的綠茶,才又開始喜歡喝茶。

    這次喝到hsin的袋茶,感覺很不一樣,有很濃的茶香,入口又不會澀,台灣人發展好產品的空間越來越寬了!

    感謝hsin和種茶的農人,也謝謝robert的分享!

    回覆
  2. 袋茶方面,個人十多年前也有經驗。

    以前台灣的飯店多半只放兩種袋茶,立頓或天仁。立頓勝在全球知名度高及品質一致,天仁是台灣知名度最高。其他品牌袋茶,不管品質多高、價格多低,都很難打入飯店,知名度之故。對飯店業者而言,袋茶是客房服務的一小環,關係飯店的形象,只能加分;使用高知名品牌所費不多,如果出事還可拉大廠背書。

    以自身經驗為例,一開始為力求袋茶品質,採用國內品質優風味強的鶴崗紅茶,與當時經營的土銀鶴崗茶廠簽約,由國內一流代工廠包裝,鋁箔密封,德國不鏽鋼釘針,日本進口紙袋及棉線,食品級色素印製紙標。代工費每只五角,加上碎型紅茶及紙盒外箱,每只成本約八角。

    優良的品質不及市場對價格的要求,只能削價求售。第二批就輕鬆了,只要能放棄理想,成本即大幅降低,越南製造,到岸價格每只四角六,成本大降四成多,不打飯店,專攻公司團體。

    紅茶外,袋茶的茶葉原料多是製茶過程的下腳料,過程就別提了,免得大家喝不下。

    製做優質袋茶還真是需要理想性與過人的執著,也需要有優質的消費者支持,原料有價健康無價。

    回覆
  3. 一包拾幾塊跟商店賣一大包平均一包一塊當然有差!

    別家我不知道,他們家的都一樣。

    茶包是機器裝袋前會有茶葉絞碎的動作,所以茶包都是碎碎的茶葉組成。另一種三角包是能夠裝原片茶葉,但費用大增,售價一定很高,怕消費者無法接受,一直不敢有動作。

    茶會碎是烘焙的問題,烘的過火比較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吧!這種碎跟製茶包的絞碎是不同的,我不會作茶只是一樣畫葫蘆。

    宜蘭茶不會澀是當地宜蘭茶的特點,跟土壤、水質有關,另外喝了不會感覺有脹氣吧!這部分是有機的功勞。有機農場的老大也說:他的茶口味四季差異不大,一切控制還不錯。

    已經有茶要去歐洲當伴手禮了,而且是先前只買綠茶,喝了之後再烏龍、金萱、綠茶三種都買。

    初期還動的很慢,期待另兩團團購試喝後會有斬獲。

    希望碰到些喝好茶就不會回頭喝次級的,這樣時間到準備出貨就是了,況且價格也許還比她們本來買的便宜!

    回覆
  4. hsin:

    岔開話題一下,你寄來的茶,雖然是茶包,但味道很不錯耶,想請教你,茶包使用的茶葉型態,和一般非茶包的茶葉有什麼不同嗎?例如會比較碎或…?不過味道很好,感謝了!

    回覆
  5. 網路上找資料,常看到他們一開始從事農業的故事,竟是聽了有機的演講,然後大受感動就去從農了。完全沒經驗一路摸索,網路上見得到的還是成功的故事,有機農業夢夭折的呢!真的那些沒頭沒腦的演講者,盲目的鼓吹人家加入有機農業,是有點莫名其妙。

    菌優說的,那是菇培養好了,不須空調設備,農民買回去等發菇收成,能外包的都是些較沒經濟價值的,如袖珍菇、木耳、香菇等等,高單價的如杏鮑菇之類的,小農還是玩不起!

    我朋友跟我提他家的農田想種袖珍菇,他說他家隔壁有人種袖珍菇還不錯,那是空調廠商安裝菇寮空調機器久了之後跟人家種起來了。我跟朋友說:人家搞空調了設備壞了人家能自行搞定,他白天有工作,空調如搞不定叫人家來一次最少三千,他有多少錢給人家,我是叫他要不去網路賣盆栽等等,他老丈人在玩這個已經很久了,人家訂多少他才去拿多少,不須存貨,現寄現賺沒成本壓力那才是正途。

    其實也沒甚麼,要去報個名號在東勢的豐原客運站附近一問就知道了,去那邊說誰請您來的就可以了。

    http://you-ame.myweb.hinet.net/level2/main1.htm

    回覆
  6. hsin,CL:

    看完hsin的回應,希望CL不會覺得太刺激,但是我很感謝hsin毫無保留的回應,可以給大家做為參考。

    hsin一定會覺得很奇怪,我怎麼會提到我會提到蕈優這種高資本、科技的玩法,其實是因為他們參與合樸農學市集之後,曾經有主動提及說,好像有一些部分可以外切給小農民,不用準備那些基礎設施,就可以承擔其中部分的工作。

    可惜具體內容我忘記了,只記得這些片段,如果真的有興趣,我們可以一起去找蕈優的老闆,不過還是要感謝hsin。

    有機會先實習,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,hsin說真的就要給人家介紹喔,然後我這邊如果需要的話,也可以介紹一些,就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!

    回覆
  7. CL

    我想您不妨在別人的農場混一陣子,看在溪底遙或是山野家做做農產加工、種種花,學會計算成本,就算作免錢的義工也無所謂,有經驗後覺得能夠自己玩了在自己玩。

    魚池、水里有些香菇場,去搬兩天段木跟太空包,一箱十幾公斤,段木也差不多重量的樣子,一次搬個六百箱

    體力撐的下去再說。

    香菇感染黑黴菌、綠黴菌怎麼辦,假日才在鄉下,一回來已經救不回來了,就準備丟菌包丟遠比賽吧!

    玩蕈優那一型的農業工廠,不好意思先準備一億新呆幣再說,土地工廠機具完成而已,再準備個三千萬好週轉,人家還是專業農業科系出身的,遇到問題他們能從菇類組織尋求解決問題,一般人求救等人來時,有時菌包都準備丟掉當有機肥了。

    想當年我從空調機械組裝到種菇的一切流程我都會了,我還不敢自己玩。

    農人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,乙炔、電焊、空調、電器線路都要會,如果說不用我找人來修叫好了,師父一出門就是一千起跳,材料時間另計,您有多少錢能支撐?

    如果要做農業,真的需要先去專業農場磨一陣子,需要的話我能帶您去東勢最少連續操一個月,住應該是有得住但談不上很好,有沒有錢您不須在意,他是做水耕栽培的,種蔬菜、黃瓜、番茄、辣椒等等。

    雖然921之後我就沒跟他連絡,但我去講絕對會買我的帳,我有別的朋友在921掛了,所以他住在東勢我一直不敢打電話聯絡,最近在農業節目看過他,證明他還活著!

    想想清楚再動吧!

    像我做茶葉電腦網售,做不下去不想做了,頂多賠賠生活費,一點點茶葉費,茶葉賣不掉茶農還願意讓我退,損失頂多幾萬塊錢又沒差多少!當然,經過這一陣子的運作已經有慢慢在動了,茶葉已經預備當上人家出國的伴手禮,準備飛度重洋到歐洲,下個月有機會到日本,接下來是美國,誰知將來的後續效用會去如何!我已經揚言茶葉我如果做的起來,我八點上班去郵局買一買紙盒,接下來裝箱寄貨,十點準備下班,剩下的時間接下來來吵出鶯歌陶瓷人家沒注意到的角落,我負責點火就好,其他的就靠專業人士來接棒,讓他們整理出另一部分的百年鶯歌陶瓷史!

    回覆
  8. CL:

    原來是如此,去年我比較忙於奔波,沒有聽說到這件事情,真是可惜!

    我個人覺得種香菇還蠻不錯的,如果用段木來養,然後再烘焙技術上下點功夫,應該會有很棒的收穫,並且他不需要很大的山林,不知道是否能連木耳一起,「蕈優」生物科技的木耳養得非常好吃,她們很有意願要教其他的農民一起來做,或者我以前在健康之道吃過乾的野木耳,味道很不錯。

    學堂雖然身體有狀況,但是除了出外看醫生或旅行之外,他都在中寮,每天會出去散步,如果下次你來的時候,時間約好,我們還可以跟他一起去散步呢!

    也許再請你打電話跟欣儀說,來中寮隨時歡迎!

    回覆
  9. 小非:

    謝謝您的回覆,我小時候跟阿公住台中霧峰山上種香蕉、龍眼,很懷念那種滿山跑的山野生活,但我們家的田或山早在我念國小時為償債變賣光了。看了您的部落格後就一直在找地,尤其是南投縣的,之前有看中意一塊靠近溪底遙的九分地,但沒買成,所以去年底先在集集買了一鄉居。會想從農主要是為了小孩教育,我的孩子最大約五歲快念國小了,因為我們ㄧ直在都市工作,所以孩子自小在城市嬌生慣養,看在眼裡真不習慣,而且都市裡的學校老師家長大底都是文憑主義(連幼稚園也是如此),對孩子教育要求的不外服從、規矩與書本,而非啟發,這與我的想法格格不入。而且我小時最快樂的成長經驗是在山野,因此在經濟上能負擔的範圍內我想遷居山野,帶孩子勞動及多花時間在啟發式教育上。

    要種什麼都可以,但是希望不要超過我倆夫妻的負擔範圍(目前認真考慮的有種香菇這一項),畢竟為此而少了與孩子互動的時間就失去我們的本意了。很多想法目前我們還沒空去逐一探討,我們預計約要再ㄧ兩年時間準備以擺脫都市上班族生活(而這段時間恐怕是我們最忙的ㄧ段時間),每個月我們會有幾個假日待在集集,那裡離溪底遙很近,希望可帶孩子來溪底遙觀摩討教,不過最近廖先生身體微恙,怕打擾了。

    回覆
  10. CL:

    您好,我對農業十分的資淺,實在談不上給什麼樣的建議,就提出一些基本的想法,提供您夫妻作為討論的一點依據。假定先把經濟的因素排除的話,以下的項目或許可以思考:

    (1)土地的狀況:

    不知你們是否已經有現成的土地可使用,因為這會牽涉到氣候與土壤條件,這恐怕會是所有栽種的基本,如果是要特別找地,就可以讓土地遷就作物,但如果是有地了,那恐怕就得以作物遷就土地。

    (2)人力的狀況:

    我猜您一定想用對土地無傷害的方式來耕作,

    所以對人力的需求會比較高。其中蔬菜是最需要人力密集照顧的,其次是水果,尤其是越嬌嫩的水果或是柑橘類這種病蟲害很多的水果,都要人力很多。

    水稻算比較粗放,而且可以靠機器協助很多工作。而樹木類的就更少人力了,例如龍眼,但是如果是有機栽培的荔枝,如果不密集照顧,恐怕會沒有收成,因為有果實蠅的問題。

    山上的堅果類樹木,是比較容易管理的,幾乎不用藥,只要收成就可以了,例如栗子或者澳洲胡桃,但是這種樹從種下去到收成約要6年以上,就是要投資時間。

    (3)作物的種類:

    綜合上面兩點,就可以決定出你想重什麼樣的作物,當然最重要的是,你們夫婦喜歡吃什麼,這也很重要,如果種了自己不怎麼喜歡吃的東西,也就會沒有興趣了。

    而更重要的,當然是兩位為何想要投入農業,這當然也是決定方向的最基本,是為了休閒?勞動健身?照顧大地?每一個開始都會引來不同的道路,所以您的出發點也是最重要的。

    以上是我一點點淺見,如果有需要的話,再請您隨時寫信來。

    回覆
  11. Robert:

    謝謝你的分享,但那段故事真是讓人很感慨,人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去改良水果,結果卻變成像是只裝了甜水一般沒有風味,實在不可思議啊。

    回覆
  12. 小非:

    不知您對現在年輕人投入農業有具體的看法嗎?我跟我太太都是農業生手,暫無經濟上的壓力,想試試看,但不知如何著手。

    回覆
  13.  

    拍謝,年紀大記性不好,花了一點時間找到原文,兩年多以前看到的,把綿羊記成小肥羊(不經意透露想吃火鍋的意圖)。

    摘錄一段原文如下:

    「要說口味的話,我覺得普通水果還是大陸的好吃呢。感覺台灣的水果就是甜,但是卻沒有了水果本身的味道,好像是因為改良過的緣故…。

    不過說實話,要說水果的外觀,台灣的水果漂亮而且大小均勻,個個都能擺上檯面,確實是大陸水果不能比的,農藝技術落後的原因吧。

    不希望大陸的水果農業走上台灣的路,改良的沒有味道了就不好了。還記得小時候奶奶家院子裡的棗樹,那叫一個香啊。現在北京街上賣的棗子也不好吃了。」

    本文發表於 2005-08-19 14:25:36

    關於台灣和大陸的水果–綿羊在台灣(二十七)

    http://jiangfire.ycool.com/post.954724.html

     

    回覆
  14. Robert:

    謝謝你對溪底遙柳丁的愛護,其實我們也只是試圖把柳丁的風味,回復到你小時候吃柳丁的那種豐富滋味。感謝你的分享。

    很認同你說的,發展「中農制」的有機產銷班,過去「產銷班」的制度,某種程度被操作成「地方組織及動員」的一種方式,將農民用產銷班的方式組合起來,可以達到特定的政治組織目的,但也回報以一定程度的好處,例如補助機器設備…。

    這使得農民長期以來對於「組織」抱持的態度是很「非公民」的,多數的農民認為參加組織就是把名字借給某個頭人或派系使用,要動員就動員,但是也要分到好處,所以就希望能申請政府補助,甚至把公共的設施做到私人家中。

    希望再有年輕人加入農業的行列後,上述現象能夠逐漸消失,真正的組織起來,生產美味的食物,讓大家分享。這樣農業還是很有希望的。

    您的關注,也是實踐的一種方式!

    回覆
  15. 維婷:

    先前就在合樸看到你寫的文章,後來又看到了留言,我想我們對農業與環境的態度是很相似的。文章請自由轉載不要客氣,期待常常看到你的文章,也很感謝你!

    回覆
  16. 幼時出生農家,就在台北市區,有菜園、稻田、果園。附近溪流裡有豐富的蛤蜊、鯉魚、鯽魚等,想吃隨手撈就有。溪畔野生水果吃不完,土芭樂超香甜,是我的最愛,也有紅心芭樂、聖女小蕃茄及臭柿仔。

    以上都是真實的過去式,所以我童年超幸福的,現在的小孩物質不缺,卻少了難忘的童年。這幾年在市郊借了一塊地種菜,童年的心一直在呼喚:放下一切,到鄉間找地終老。年紀越大行李越多,想學布袋和尚還真不易。

    台灣是全球水果消費量人均最高的國家,但是我真的不知現在大家在吃的水果是什麼,就是甜,少有風味。我是看了小肥羊遊台灣的文章才驚醒,小時候很喜歡吃水果,曾幾何時對水果越來越排斥。

    我母親喜食柳丁,我吃一兩顆就不吃了,去年第一次訂了兩箱溪底遙的柳丁,她還奇怪說你不是不吃柳丁嗎,打開箱子一看,我的媽呀,怎麼大小參差又黑又醜,吃了一兩顆就喜歡它的味道,一半以上都被我吃掉,想再訂已沒了,想說今年要提早多訂一些了。

    我一直有個不成熟的想法,台灣人早過了掙食的階段,應該提升飲食品質。我們很適合發展中農制的有機產銷班,結合土地及愛農的人才,提升有機農產質量,很高興看到各位正在實踐中。

    回覆
  17. 您好,我在合樸的網站看到這篇文章,請問能讓我轉載到ptt的環境板嗎?這是一個bbs站的環境問題討論看板,而有機農業與農業政策是很多板友關心的議題之一。在此先感謝您的分享!

    回覆
  18. 之所以會想把這個故事寫出來,是因為昨天有人打電話來問我,關於馬謝兩組候選人的農業政策比較。

    坦白說,我覺得兩人都沒有政策可言。他們僅是遵循著所謂的「全球市場機制」,認為台灣的「農業競爭力」會是在「育種與其他的生化科技型農業」,頂多加上部分特色水果,以及養殖,(而後者其實也逐漸的成為可投資的行業,將生產基地轉至他國)。

    也就是說,台灣被認為適合的是培育優秀種苗及高科技農業,例如生化基改之類的,然後生產移轉到其他國家,例如中國。至於目前實際還在耕作的老農們,坦白說,早就被默默的放棄了,只是沒有人願意承認。

    去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一讀的「農發條例修正案」,預計要將最小分割面積從2分半下修到1分,也就是每300坪就可以分割來蓋房子。將來這個法案如果通過,幾乎所有的農地都將成為房地產的商品,等著被炒作行情。

    地價被炒作的結果,就是想務農的一般人買不起地來耕作,而多數的農地會蓋房子,大資本的生化型農業,或者大面積栽培的農業,則將在特定的「農業區」工作,就像現在特定產業去科學園區上班一樣。

    但是農業真的就是一種「產業」而已嗎?如果我們失去了生產糧食的基本能力,失去了全面性與自然的連結,會變成如何呢?而在全球暖化的時刻,如果大面積的農地變成了水泥,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又更大了。

    當政府的既定政策是這樣的方向時,就更不會有心思去調節不同蔬果的供銷失衡問題(雖然本來就沒有被處理,但是全球化後更嚴重),類似中寮這樣的傳統耕作區,就會變得更辛苦,因為被默默的放棄了,就等著老農逐漸的凋零,這裡就不再有「農業的問題」了,因為這裡將不再有人務農,比較幸運的話就是變成「住宅郊區」,不幸的話就是變成「荒廢的聚落」。

    想要為自己生產糧食,也提供給別人健康的食物,這應該算是基本人權,在這個時代卻變成奢侈的夢想。

    如果有一天,「耕作」成了要到特定區域才能「參觀」的一種「文化遺產」,「土壤」被放在盒子裡供人參觀,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呢?

    當天災地變發生,貨幣失效的時候,面對著有80種顏色可供選擇的基改文心蘭,恐怕會比較想念地下挖起來就可以吃的蕃薯吧。

    回覆

發佈留言